肿瘤切除后还需要做病理诊断吗

本文已影响2.49W人 

医院临床中,很多患者、患者家属认为肿瘤切掉了不就完了吗?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肿瘤切下送去作“病理诊断”呢,这个检查是不是太多余了?专家指出,如果手术是抓肿瘤这个“坏人”,那么,病理诊断是裁定怎么处置肿瘤的“法官”。

肿瘤切除后还需要做病理诊断吗

门诊个案

李先生已经确诊为肺腺癌(Ⅱ期)了,并做了手术治疗。医生说手术很成功,肿瘤清除很彻底,但肿瘤切下来要送去作病理诊断……李先生的妻子越想越焦灼,是不是医院的水平不够啊?还是老头子的病情恶化了?
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、教授林丽珠解释道,“病理诊断的目的在于,通过对手术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,确定肺癌的发展程度、组织来源、变化特点、分化程度、免疫组化情况、基因突变等等,看做完手术后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治疗。比如,如果检查结果是基因有突变的,后续治疗也可以考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等。”

拿李先生的例子而言,虽然患者已被明确为肺癌,但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(这种约占20%,生长较快,对化疗敏感,愈后较差)与非小细胞肺癌(约占80%,生长较慢的),其中,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分为鳞癌(对放疗敏感)、腺癌(可考虑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)、腺鳞癌等等;从基因水平上来说,腺癌可以分为有基因突变的(一线治疗可考虑分子靶向药物),基因水平为野生型的……所有这些都需要依靠“病理诊断”来明确的。

医师解析

病理诊断是裁定肿瘤的“法官”

“到目前为止,病理诊断才是诊断肿瘤最准确的方法,被誉为诊断肿瘤‘金标准’”,林丽珠说,“它相当于给肿瘤判刑的法官,能看清这个坏蛋是男是女,是高还是矮,是胖还是瘦,是幕后主手还是代罪羔羊,要定什么样的罪行。”

肿瘤的“病理学诊断”分组织病理学诊断、细胞病理学诊断两部分。除能更可靠地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分化程度、免疫分化情况、基因是否突变等情况外,肿瘤的“病理学诊断”还能诊断肿瘤对放化疗是否敏感,明确肿瘤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瘤(不同部位的肿瘤,治疗方法不同),明确手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(如辅助化疗、内分泌治疗等)。

对肿瘤患者为何要做多项检查,林丽珠认为:“目前,新的诊断技术不断被引入临床,为肿瘤的早期诊治带来诸多的益处。但单凭一个‘法官’断案有时未免不够客观,多位‘法官’各凭自身法眼和优势,最后裁定究竟为何等层次的坏蛋,才是更稳妥的行为,有助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冤假错案。”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